“这是菩萨的意思”
清/纪晓岚
沧州(今河北沧州市)的插花庙,有一位姓董的尼师。时值观世音菩萨的圣诞,她便治备供品,敬献佛前。当她摆设完供品之后,忽然感到有些疲倦,便靠着供案暂歇片刻。恍惚之间,梦见菩萨对她说:“你不给我上供,我也饿不着;你给我上供,我也不会因此而加饱。寺门外有四、五个难民,他们乞不到食物,快要饿死了。你把这些供品拿去给他们吃,能救活他们的命,比给我上供的功德要大上十倍呀!”这位尼师忽然惊醒,她打开寺门一看,果然有四、五个饥饿的人,遂将供品布施给这些难民以充饥。从此她每年上供之后,都把这些供品施舍给乞丐们吃。她说:“这是菩萨的意思啊。”(演莲法师译)
选自《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》
梵音洞前度有缘
《普陀指南》
清朝盛叔型,随母亲朝普陀山。起初闻说大士现身之事,笑而不信。后来在梵音洞,忽见洞内石壁显现白色,就像涂的白粉一样,一会儿明显地变成人的形状。五官清晰,头落发,衣白腰细,是比丘尼像。此像开始在洞内,后来出到洞口,看得更加清晰。于是感叹观音大士不可思议,跪地叩头。其母亲所见与叔型一样。而同时拜叩求见的其他人,则所见各不相同。(白话译文)
选自1924年《观音菩萨本迹感应颂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