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世音菩萨 心经 普门品 大悲恒持 学佛受用 一只老鼠对学佛修行人的启示

一只老鼠对学佛修行人的启示

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 平常于听闻法音、恭读佛经,时常莫名感动、感动莫名!当下也起念想做个如法、守戒的佛教徒。但无明的尘沙惑突然来袭,我又是如何自处呢? 平日因为工作忙碌,运动量少,所以常常利用假日多跑跑…

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

平常于听闻法音、恭读佛经,时常莫名感动、感动莫名!当下也起念想做个如法、守戒的佛教徒。但无明的尘沙惑突然来袭,我又是如何自处呢?

平日因为工作忙碌,运动量少,所以常常利用假日多跑跑步。就在上周末正开始要跑步之余,眼角瞥见左前方道路上躺了一只死老鼠,我愣了一下后,便暗自思忖:是否该移开尸体以避免被车辆辗压?这硕大的老鼠身形比一般老鼠大上几倍,死者已矣,不过平日就惧怕老鼠的我,望着、望着吞了数口口水,不禁打起退堂鼓。退了几步,念了几声”南无阿弥陀佛”回向给老鼠后,就继续跑步。

一开始跑的时候,看到一台机车呼啸而过,心中一惊,仔细一瞧,还好没有压到那只死去的老鼠。跑完一圈回来,又看到一台车开过来(该道路很小几乎无法会车),心中的紧张感不免又急速上升,在距离那只死去的老鼠十几公尺处,眼看就要辗压之际,突然地左转,原来是隔壁邻居的车。

伫立一旁的我,终于忍不住:速速回家拿旧报纸。

想要隔着旧报纸,将死老鼠移往一旁目前无人耕种的农田上,就在这半途的时候,我不禁又松手了:”好恶心喔!”、”太恐怖了!”……心中不停地围绕这些声音……身体不禁打个冷颤,心中的恐惧又油然升起!此时忽然心中想起: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开示”什么叫修行”法义中提及“大悲我母菩提心”。知母:了彻三界六道众生无始以来于轮回转折中皆我父母。试想:若自己的父母死躺在路上,能闷不吭声、视若无睹吗?我们怎么知道前世、前前世、乃至更早之前的父母、亲友于六道中轮回成什么?一猫一狗乃至一鼠…等等,任何生物皆有可能,不是吗?

心中一念初萌,内心的小恶魔又跑来说:反正死后没知觉,且没多久就回归自然,不要太执著于此了啦!修行要断我执没错,但是初期学修四无量心时,应该取境而习才是。

想到最近重新看了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开示”了义经”:四无量心是执,菩提胜心非执。四无量心然何为执?随境所迁而慈是执,随感而动而悲是执,随他而喜是执,随需而舍是执。文后并补充说明就像智者与人对话要侃侃而谈(讲话很自然并无执着),从小必先执着习字、造词、作文。如果没有先执着认字的话怎么会造词?不先执着造词怎么会作文呢?不先执于此又怎么会无执的出口成章、侃侃而论呢?

于是我毅然决然地将老鼠尸体移至荒废的田里。继续我的慢跑之旅。

至于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开示的法义,则是精辟透彻、直入人心。起了善念,行于善,而于行善中不执于善,并断除无明产生的执着偏见,使得我对学佛的起心动念到落实,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。

跑步前,由于先看了”了义经”(因),而有了正知见断除心中小恶魔对于世俗执着偏见呢(果),当下又令人想起凡事皆为因果使然。

我觉得学佛不应该只是纸上、口头上的礼佛、学佛。很多人仅仅是一时的感动,而感动过后,下了座、出了门,依旧是原本我行我素。应该将所学落实在生活中,将自己生活中不净业的行为慢慢地转换为净业,三时中省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如法,才能莫忘初衷!

至诚顶礼

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

南无释迦牟尼佛

南无观世音菩萨

南无十方诸佛

(以上内容为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和理解,仅供参考,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。)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观世音菩萨 心经 普门品 大悲恒持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作者: dbhc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898-888816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han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